新闻资讯

低品质塑料的 “重生之路”:变废为宝的多元途径

2025-07-02


在现代社会,塑料以其轻便、耐用、成本低廉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,但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塑料废弃物的产生。其中,各种混杂塑料、食品包装塑料袋、印刷薄膜、纸厂辫子料等低品质塑料,因其成分复杂、杂质较多,处理难度相对较大,一度成为环保领域的难题。然而,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环保理念的深化,这些曾被视为 “垃圾” 的低品质塑料,正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“重生”,展现出可观的利用价值。

image

高温裂解是低品质塑料实现能源转化的重要方式。对于干燥的各种混杂塑料而言,在高温无氧的环境下,其高分子链会发生断裂,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,可转化为柴油等液体燃料。这一过程不仅能有效减少塑料废弃物的填埋量,还能将难以降解的塑料转化为可利用的能源,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。所产出的柴油经过进一步提纯处理,可应用于工业锅炉、发电机等设备,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。

 

将低品质塑料制成 RDF(衍生燃料)是另一种高效的利用方式。RDF 衍生燃料是通过对各类固体废弃物进行破碎、干燥、混合等处理后制成的新型燃料,低品质塑料因其较高的热值,成为制作 RDF 的理想原料之一。将混杂塑料、食品包装塑料袋等经过简单破碎、干燥后,与其他可燃废弃物按比例混合,即可制成具有稳定燃烧性能的 RDF。这种燃料可广泛应用于垃圾焚烧发电厂、水泥窑协同处置等场景,替代部分煤、天然气等传统能源,在降低能源成本的同时,实现废弃物的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。

 

经过清洗处理后进行造粒,是低品质塑料实现材料再生的经典途径。虽然混杂塑料、印刷薄膜等含有较多杂质,但通过分拣、破碎、清洗、熔融等一系列工艺,可去除其中的灰尘、纸张、油污等杂质,制成塑料颗粒。这些再生颗粒虽然在性能上可能略逊于原生塑料,但可用于生产多种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塑料制品,如塑料管材、塑料网、打包带等。这种方式不仅延长了塑料的生命周期,还减少了对原生塑料的依赖,降低了石油资源的消耗。

 

直接用于制作压塑塑料制品,是低品质塑料利用的一种便捷方式。对于部分杂质含量相对较少、经过简单处理的低品质塑料,可直接用于压塑成型工艺,生产塑料托盘、塑料盆、椅子等制品。压塑工艺对原料的要求相对灵活,能够适应成分较为复杂的塑料原料,通过模具将塑料原料在高温高压下压制成型,制成的产品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用性,可满足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多种需求。这种方式省去了复杂的提纯环节,降低了处理成本,实现了低品质塑料的快速转化利用。

 

纸厂辫子料的压塑重生:从废弃物到实用制品的蜕变

image



纸厂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衍生废弃物 —— 绞绳,也就是常说的 “辫子料”。这种看似不起眼的废弃物,实则是成分复杂的 “混合体”,其中包含铁丝、塑料片、各类有机物杂质等。尽管成分繁杂,但辫子料并非毫无价值,相反,它是一种具有广泛利用潜力的资源:铁丝可回收熔炼再利用,塑料片能重新造粒,有机物则可作为生产 RDF(衍生燃料)的原材料。而在其多元利用途径中,将其转化为压塑制品是一条高效且经济的资源化道路。

 

传统对纸厂辫子料的回收处理方式存在诸多弊端:效率低下、能源消耗大,不仅导致投资回报率偏低,还可能在处理过程中产生二次污染,违背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初衷。相比之下,一套集预处理、塑化、成型于一体的现代工艺,让辫子料的压塑利用变得切实可行。

整个流程的核心在于科学的预处理与成型工艺的结合:

image

 

· 第一步是预处理环节,采用双轴撕碎机对辫子料进行处理。双轴撕碎机凭借强大的剪切力,能将辫子料撕碎成合适大小的碎片,同时在撕碎过程中辅助完成清洗、去除金属和挤干等关键步骤。其中,铁丝等金属杂质会被有效分离出来,为后续塑料的利用扫清障碍;清洗则能去除辫子料表面附着的纸浆残留、油污等杂质;挤干操作则降低了物料的含水率,为后续塑化提供便利。

· 经过预处理的物料,其主要成分已转变为相对纯净的塑料碎片。这些塑料碎片会被送入挤出塑化设备,在高温和机械力的作用下熔融塑化,形成具有良好流动性的塑料熔体。

· 最后,塑化后的熔体被输送至压塑设备,通过模具在高温高压下一体成型,最终制成塑料托盘、塑料盆、椅子等各类压塑塑料制品。

· 这种处理方式不仅充分挖掘了纸厂辫子料中塑料成分的价值,还规避了传统处理方式的短板。它以较低的能耗实现了废弃物的高效转化,减少了二次污染,提升了投资回报率,让曾经令人头疼的纸厂废弃物真正 “变废为宝”,为循环经济增添了一抹亮眼的色彩。

 

从高温裂解产柴油到制作 RDF 衍生燃料,从清洗造粒到直接压塑成型,低品质塑料的多元利用途径不仅解决了环保难题,更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。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,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高效、环保的低品质塑料利用方式涌现,让这些曾经的 “环境负担” 真正成为可循环利用的 “城市矿山”,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。